返回首页 > 保水社区

 

      保水社区地处兴隆街道腹地、成都科学城核心区,党群服务中心内设十余个空间载体,覆盖理论宣讲、文艺文化、科技科普、便民服务等功能,承接着辖区内1万人的精神需求。成立志愿者队伍8支,吸引长期稳定的志愿者1500人参与。

一、摸清家底,撬动三类资源,汇聚志愿服务合力

      一是撬动党建资源。社区依托“社区党委—院落党支部—楼栋党小组-党员志愿者”的组织体系,实现了辖区小区支部全覆盖,搭建了68人的党员志愿者队伍,更好的推动了理论宣讲等各项工作的开展。 二是撬动商企资源。社区依托辖区商业街和企事业单位,把志愿者服务活动的“触角”延伸到物业、企业、商户。 三是撬动专业资源。引入“一惠、联谊”等社会组织5个,孵化“荣信”本土社会组织1个,依托专业力量,建立兴趣社群7个、开展人才联谊6类,推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创新。

二、多元化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,提升职居“四维感受”

      价值感:不断挖掘老党员、居民骨干、企业青年党员等群体建立百姓宣讲团2个,成立党员志愿先锋队1支,开展学党史活动48次。推动了社区党组织与租住职工所在单位党组织深度融合,凝练党员群众价值感。获得感:社区依托商企资源搭建的文明实践阵地体系和物资基础,联合爱心商家企业和爱心人士开包括文艺文化、节日慰问、关爱特殊群体、疫情防控等、公益义剪义诊、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活动,主题活动32次,常态活动共计228场,实现了月月有主题,周周有活动,凝聚民心,提升居民获得感。认同感:建立健全需求清单、资源清单、项目清单,分类确定小区治理、垃圾分类、卫生健康等基本项目,着打通服务居民的“最后一米”。大力开展“最美志愿者”、寻找“最美家庭”等创评活动,用身边典型传播社会正能量,涌现出成都好人2人、新区榜样2人,大大促进了邻里和谐,增进居民认同感。安全感:依托辖区商企资源,通过智能平台实时搜索救助空巢老人10人次。组织党员志愿者、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,在学校放学高峰,为孩子们的安全保驾护航;在交通路口设置文明劝导员,开展文明劝导960人次;疫情期间,组织疫情防控监督志愿者巡逻辖区企事业单位和商铺1200人次,保障居民身体健康。

三、小切口服务发挥资源优势,创建本地志愿服务品牌

      依托三类资源的整合利用,通过不断提升居民“四感”,逐步实现“居民文化居民自己办“。当新冠疫情与春节不期而遇,社区联动“三类资源”,实现职居从“看春晚”到“演春晚”的华丽转变;社区引进专业社会组织2家和成立乐龄志愿者队伍162人,开展“你好,邻居”系列志愿服务活动34场,参与居民8000余人次。通过志愿服务活动,提高居民凝聚力,让每一个在保水社区居住、经营、工作的人,不断感受到“保水气息”,反过来又能够进一步提升“四感”,不断撬动更多资源参与进来,形成良性循环。